奔走在田間地頭的科研團隊
編輯:2022-12-05 17:06:47
“今天要詳細查看一下土壤墑情,在免耕播種機調試的時候要多關注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”一大早,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(yè)生態(tài)研究所研究員梁愛珍就帶領著黑土有機碳與保護性耕作團隊出發(fā)了。他們驅車奔赴200多公里以外的大安市月亮泡鎮(zhèn)進行例行檢查。兩個多小時的路程里,梁愛珍一直與同事探討著今年土壤含水量情況。
“年年地里收成都不好,眼瞅著要耕種了,這可咋辦?”大安市月亮泡鎮(zhèn)茶古熬村村民焦紅偉見有專家來,著急地說。“沒事,能解決。秸稈還田方法、配套農機技術我們都會手把手指導。秋收后,將玉米秸稈全部覆蓋還田,來年春季使用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、施肥等作業(yè),最大程度降低土壤擾動,不僅可以蓄水保墑、培肥土壤、節(jié)約成本,還能達到豐產增收的效果。”梁愛珍解釋道。
作為國內最早開展黑土保護性耕作研究團隊之一,梁愛珍他們20年如一日進行著保護性耕作基礎理論研究、技術研發(fā)和示范推廣工作。“研究的最主要內容就是免耕播種機的使用。每年3月中旬開始調試、準備購買化肥、播種,連續(xù)觀測低溫和含水量,到9月準備秋收、記錄增收效果,一忙就是一年?!绷簮壅湔f。
“一般下沉到實驗點要做3天分析,播種時要1周,5月至10月每個月兩趟?!眻F隊里的年輕骨干陳學文說,團隊在大安、德惠、梨樹、長春、白城、榆樹等地都有合作示范點。
“得主動與農民朋友溝通交流,了解春播農機具調試、準備、種子化肥購買及施用量情況,詢問玉米種植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,才能給予他們指導?!薄氨U侠习傩盏氖称钒踩?,是關乎民生的大事,這份使命感是任何事都無法替代的?!币荒暌霾?00多次,有80次都是下鄉(xiāng),奔走在田間地頭早已成為團隊成員的工作常態(tài)。
目前,團隊研究成果被《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(2020—2025年)》采用,團隊研發(fā)的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成為省農業(yè)農村廳2019年至2025年加快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計劃的核心技術。截至2020年底,我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已達到1852萬畝。
梁愛珍說:“我出生在農村,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,希望我能做到學以致用,為農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實事。同時,黑土是非常寶貴的土壤資源,東北黑土區(qū)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‘壓艙石’。我們一定響應總書記的號召,盡最大努力把黑土地養(yǎng)好、用好,通過科學研究為黑土保護和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?!?/span>
聯(lián)系我們
? ? ? ?如果我們敢想,勇于接受新觀念,樂于同我們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濫用它,我們將會看到保護性農業(yè)是引導我們走向前所未見的高產農業(yè)的有效途徑。這不僅是為了戰(zhàn)爭時期,更是為了戰(zhàn)后的和平年代?(Hugh?Hammond Bennett,?1943)